(相关资料图)
走进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体验馆,一款款智能产品让人目不暇接。该公司工作人员走到开放平台“讯飞星火”大模型面前,问了一句“中国最美乡村是哪里”,紧跟着平台就会给出相关答案,并且提供一份详细的旅游攻略。
目前,安徽自贸区合肥高新区块已形成以科大讯飞为龙头、中国声谷为载体、中国科大为科研支撑、众多初创型企业与人工智能平台集聚的产业布局。“在自贸区制度创新等政策支持下,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核心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的突出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广泛认可,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科大讯飞开放平台总经理张斌介绍道。
近年来,安徽自贸区通过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措施,推动了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了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安徽特色。
今年以来,省科技厅已在全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在充分借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试点工作模式等基础上,安徽自贸区不断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在科技成果所有权方面,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将本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或接受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形成的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成果完成人(团队),试点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创新提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约定风险共担。确定安徽大学等5所高校作为我省赋权试点单位,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截至今年6月底,通过试点已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企业26家,转化科技成果98项。
当下,科技创新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安徽自贸区通过布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形成创新发展的关键支撑,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国率先创新利用产业化经费对拟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率先探索国有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企业化运营机制和市场化薪酬制度,开展“项目聘用制”试点,促进科研人员自由流动;依托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等高端展会平台链接资源,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支持科大讯飞与中国科大共建的“认知智能实验室”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认定了30家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2家省“一室一中心”和1家省级创新联合体,自贸试验区科技成果供给能力显著提升。
企业不仅是创新投入、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更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此,安徽自贸区不断加强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的投入,致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强的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人才团队+科技成果+政府参股+股权激励”模式,招引16个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自贸试验区创新创业。运用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27家企业创新发展,投资金额达到4.65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615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551家。建立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税收优惠、融资上市等惠企政策宣讲培训,努力优化自贸试验区企业创新生态。
在加强中试孵化基地建设方面,支持中安创谷科技园孵化器等5家机构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标准建设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加快自贸试验区科技成果熟化、二次开发和工程化步伐。
安徽自贸区利用我省首创的科技成果展示转化交易一体化成熟模式,搭建科技成果对接交易载体,推动“展品”变“商品”和高水平科创成果落地。依托安徽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集中展示自贸试验区高水平科技成果305项,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16亿元。支持安徽科技大市场在合肥、芜湖、蚌埠片区设立分市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通堵点,安徽自贸区正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步伐坚实,动能强劲。(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田云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