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苗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这首诗是宋朝的一个无名诗人所写,诗句中的大意为夏天烈日炎炎,稻田里的稻子都变得枯萎了。农夫们十分担心今年的收成不好一家老小都吃不上饭,但是王公贵族们却丝毫没有这种担忧,反倒还在享乐。因为他们只知道剥削这些底层的劳动人民们,这首诗充分的表明了当时的阶级社会制度的残酷。上层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最底层人民却只有每日辛勤劳作才能够活下去。
这也就是当时社会制度的残酷和无奈了,而比这更加残酷的是男女极其的不平等,男子的地位高高在上,而女子却卑如草芥。甚至有许多少女在13、14岁时就要出嫁,在现代来看还只是个孩子,身体和心理年龄都还没有成熟。那么古代的男子为何喜欢迎娶13、14岁的少女呢?是什么原因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古代婚嫁制度
古代女子的地位都十分的低下,所以她们是没有选择自己丈夫的权利的,通常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也就是说到了年龄后,会有媒人上门来介绍,选择一个条件差不多的人与其成亲生子。而规矩严的时期,双方在成婚前甚至都是不能够见面的,只有成婚之后方才能够见到这个与自己共度一生之人是什么模样,什么脾性。若是贸然相见还会被说成是不知检点。
而且在成婚之前还要先请风水先生来看女子的面相和生辰八字,以此来算女子的面相是否旺夫,生辰八字合不合等,十分的繁琐。
只有这些都顺利通过后,两人方可结为夫妇,在新婚当天女子是不能够出去见宾客的,必须要盖红盖头在屋子里等待。而男子则是在外面招呼来宾们,回到屋子里后,要先掀开女子的红盖头,然后喝下交杯酒,洞房,这才算礼成。
而且女子嫁过去就要开始怀孕生子,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若是女子生不出儿子就会被人看不起,所以要一胎接着一胎的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且古代是没有离婚制度的,因此无论婚后生活幸不幸福,这些女子都要忍下去。若是实在过不下去也只有男子休妻的份,且被休回家的女子也是无颜见人,轻则出家重则自尽。由此可见古代的婚嫁制度对于女子的苛刻,和那个时期女性低下的地位了。
为何男子喜欢迎娶13岁少女
而且那个时期的女子通常都是13、14岁左右就出嫁了,在我们今天看来还是个孩子的年龄,在那个时期都要嫁人了,而且男子也极喜欢迎娶这个年龄的少女们,这又是为何呢?
有几点原因,第一点便是古代人因为医疗水平的落后,所以他们人均寿命都是非常短的,可能四五十岁左右就算得上是高龄了。所以14岁左右在他们看来已经算得上是成年了。
而且当时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十分快,所以统治者为了能够保持国家一直有青壮年工作,这才提倡早婚早育,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考虑。因此如果女子留在家里到了18岁还没有嫁出去,还会被人嘲笑是老姑娘。
第二点就是古代对于女子的贞洁是十分的看重的,他们认为14岁左右的女子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因此十分的纯白无瑕。迎娶这个年纪的少女既可以保证贞洁,又可以满足男子们的虚荣心理。
最后一点就是因为利益了,古代一些富贵人家的小姐们自小被养的知书达理,十指不沾阳春水,且出嫁时还会有许多的嫁妆。上门求亲的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因此有许多的男子为了迎娶到这些千金小姐们,都是提前准备好,早早的上门求亲。待到小姐们年龄刚刚13岁左右时,就迫不及待的将其娶走,也是害怕如果再晚几年会生出什么变故。
综上所述,这也就是为何古代男子都喜欢迎娶13、14岁左右少女的原因了,为了利益,为了自身的喜好,也有当时统治者的推波助澜,多重因素之下,导致了女子们只能年纪轻轻就出嫁。
但当时的她们意识不到的是,年纪轻轻出嫁后要操持家中的大小事,还要一个接一个的生孩子,对于身体的损伤多么大。长此以往,导致这些女子时常生病,且年纪轻轻就去世。不得不感慨封建社会的制度毁了太多的花季少女们了。
结语
但幸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科技水平在进步,我们的文化和文明制度也有了质的提高。在现代这个社会,再也没有什么封建迷信,反而是鼓励男女自由恋爱而后组成一个和谐的家庭。
且女子结婚生子的年龄也都是在成年之后方可进行,这样一来对于女子的身体损耗是极小的,而且生出来的孩子也都十分的健康。再加上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让人均寿命都变得十分之高了。
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已经人人平等了,再也没有什么阶级之分,而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必要时还可以拿出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也很庆幸我们能够生活在美好的今天,同时我们也要更加的努力给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